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关于我们 > 公司动态

上投摩根总经理王大智:“爆款”频出说明大量需求没得到满足,我们将继续扎根中国

发布于: 2020-07-28   15:25:00 来源: 券商中国 字号: A-    A+

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按下“快进键”。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外资100%持股的公募基金——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,一举一动都在镁光灯关注之下。

证券、基金、期货,摩根大通在华布局已成三足鼎立之势,多金融牌照将带来怎样的协同效应?在外资持续涌入A股积极布局的背景下,谋求对上投摩根100%控股也是摩根大通布局中国的重要一步。

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日趋显著,上投摩根将秉承怎样的发展定位?与股东方及关联方将如何联动?带着这些疑问,券商中国记者于近日专访了上投摩根总经理王大智先生。

 

 

 

 

▲上投摩根总经理王大智

王大智表示,从外资角度来说,不是做多中国一年,而是做多中国很多年,需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。

“上投摩根的核心策略是,第一,扎根中国,第二,让世界走进中国,第三,让中国走向世界。 ” 王大智介绍,公司希望把外方股东的一些好策略、好产品引进国内,让国内的投资人慢慢了解得到除了A股、国内的债券,还有很多的其他的投资机遇。此外,还可以依靠外方股东的一些天然优势,了解国外客户需求,让他们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伙伴,帮助国外投资人更便捷投入国内市场。

尽管上投摩根带有强烈的外资“标签”,王大智认为公司和其他外资公募相比还具有鲜明的差异性。上投摩根已扎根中国市场16年,充分了解本土市场、监管方向、也有一定的客户基础,更加理解本地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,这也是上投摩根的优势所在。

以下为券商中国记者对话上投摩根总经理王大智的部分采访实录:

券商中国: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。上投摩根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外资绝对控股公募基金,您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格局?对于外资机构而言,布局中国有何意义?

王大智:我们的优势是摩根在中国市场的时间比较长,我们在这里有资产管理公司,还有期货、券商、银行,可以协同分享大家的一些观察,然后去考量什么样的动作对于投资人来讲、对于公司发展来讲是有利的。

从外资来讲,我们感觉得到过去几年无论世界怎么变,其实中国开放的态度是明确的,非常欢迎外资持续加入国内的市场,一起去开拓金融的板块,这对于外资来说是非常欢迎、非常欣赏的。

投资人除了短期的部署,还必须强调长期的投资,这个概念是非常的重要。上投摩根率先提出“和世界一起做多中国”,我们坚信下一个十年,甚至三五十年,中国是最有潜力的市场。

券商中国:现在整个公募行业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,上投摩根基金将如何在头部效应愈发集中的公募赛道中找准定位、发挥自身优势?与股东方摩根资管将如何产生协同效应?

王大智:我们上投摩根的核心策略是:第一扎根中国,第二让世界走进中国,第三让中国走向世界。

首先,扎根中国。其实就是说我们将持续地投资国内的方方面面,让我们国内的投资团队更专业,业绩做得更稳定,让国内的投资人更理解上投摩根,这也是我们一直很努力去争取的目标。

其次,让世界走进中国。也就是让中国的投资人可以更容易接触国外好的策略、好的产品,让他们可以投资多元的产品,满足投资者需求。这方面我们颇有心得,无论是2015年我们开始参与基金互认,还是十几年前我们开始去做QDII,或者是最近我们跟汇丰银行合作的QDLP,其实都是同一个逻辑,就是我们希望把外方股东的一些好策略、好产品引进国内,让国内的投资人慢慢感觉得到除了A股、国内的债券,还有很多的其他的投资机会。这是我们未来会继续努力的一个方向。

最后,让中国走向世界。我们怎么让国外的投资人感受到国内市场的优势?这也可以依赖外方股东的一些天然优势。因为很多国外的投资人很想投资中国,但是不知道怎么投、投什么、找哪一家,这是一个市场缺口。所以我们未来可以利用外方股东的优势,多跟国外的客户接触了解,让他们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伙伴,有一个好的渠道,让国外的投资人可以更容易投资国内的市场。

券商中国:您加盟上投摩根基金以来,目前公司取得了哪些成绩?公司的中长期目标是什么?

王大智:还谈不上成绩。这一年,对于我来讲,几乎是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市场。我之前主要在台湾、香港、加拿大等地区工作。来上投摩根这一年,这里的市场让我感受很深,因为真的不一样,这里的市场还在蓬勃发展,方方面面都在做调整,客户投资的心态也在转变。

行业里有一些“全市场”风格的产品。就是说成长的、价值的、均衡的都做得好,这个做法在国外比较少见。国外是成长的就是成长风格,分红型就是分红型,做价值的就是价值型,国内市场也正在慢慢朝着这个方向发展,我们要求基金经理个人有自己明显的风格定位,这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也是比较好的事情。

策略方面的部署也很重要。我们过去一年对固收团队改革重塑。未来我们的发力点会在多元资产配置,就是在股票、债券以外,还可以加一些其他的策略,比如说投黄金、货币等等,做成国内多元资产配置的组合。如果客户同时需要配置海外,我们也是有能力的,我们可以配合摩根这一块的资源优势,搭配一些境外投资组合。在投资环境中,最困难的还是怎样在整个投资流程里争取每年稳定的回报,同时保持较小小的回撤。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这方面更加努力。

券商中国:监管整体的导向是倡导权益投资,公募要回归投资本源。上投摩根怎么打造自己的权益团队?在投研团队的建设方面您有什么样的规划?

王大智:首先,我们的投资总监,还有副总监都是研究员出身,是从公司研究团队中成长起来的。建立好的投资文化、好的培养机制,让团队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投资人才,同时吸引外部的人才加入。不仅公司的两位投资总监,还有李德辉、陈思郁、方钰涵等一批优秀基金经理,都是从公司的研究员成长起来的。同时我们也积极引进人才,包括权益、债券、量化等。

第二,研究团队方面,我们公司目前的研究员平均从业经验在7年左右,国外大型基金公司,他们研究员平均从业经验可能在20年。不同市场情况不一样,因为在国内很多研究员是盯着基金经理这条路径去走的,从研究员,转做基金经理助理,再成为基金经理,这个是在国内是比较自然的路径,而国外研究员可能一生都从事研究。投资和研究相辅相成,如果没有研究,投资做不出好业绩,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研究池,基金经理才可以在池子里去挑出好的股票。如果单纯投资完全不看研究池就会造成浪费,形成共同成就。研究方面,我们希望可以培养一些更长期的研究员。

第三,怎么去争取一些业绩长期稳定,风格清晰的投资产品?这是我们需要去深思的一件事,所以公司鼓励基金经理要看三年以上的中长期业绩,三年也是现在基金评级机构看的一个时间维度,我们不用为了一年的业绩去做对投资人可能不利的事情,我们必须关注3年、5年、10年这样长期的业绩。

券商中国:上投摩根基金近期发行了MSCI中国A股ETF,市场认可度较高。能否谈谈这只产品的布局理念以及未来上投摩根在 ETF 产品上的规划?

王大智:上投摩根携手国际权威指数巨头MSCI,同时也是摩根大通在全球的长期合作伙伴,推出上投摩根MSCI中国A股ETF。这个产品是我们考量了各项因素后确定下来的,在此之前,我们把精力倾注在整个流程梳理,研究不同的市场有哪一个缺口,我们有怎样的优势,以此为投资人提供长期做多中国的便捷工具,同时也助力投资人布局,把握A股国际化进程的红利。我们公司布局ETF领域较同行起步晚,这个领域竞争很大很激烈,我们希望慢慢在方方面面都做好部署,客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,总会有客户喜欢主动型投资,希望基金经理去主动选股,同时也有很多机构客户有配置的需要。我们要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,无论是宽基的、主题型的、行业的,我们都应该一步步择机布局,我们的团队也要逐步壮大起来,确保有足够的能力成长。

券商中国:最近股票市场“走牛”,公募行业频发“爆款”,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?作为基金公司总经理,您如何平衡规模与业绩?海外市场基金发行的情况是怎么样的?

王大智:“爆款”的背后,反映出大量的投资需求还没有被真正的满足。爆款肯定前期有很好的铺垫,有些是因为业绩很稳定,有些是某一年业绩特别好成为了冠军,还有些刚好那个投资风格就是投资人需要的,方方面面的原因都有。

我们的产品还没到“爆款”的地步,每天都有比较稳定的净流入,对于我们来讲,这个阶段这种状态也是好事。如果跟基金经理做好沟通,让基金经理根据市场的情况,按照自己的步调建仓,慢慢适应驾驭资金的能力,这样会比较好。当资金涌入基金行业,我们深切的感受到“责任”更重了。投资能力与管理规模之间需要匹配,如果基金规模超出了投资能力,也将带来规模的再平衡。所以,从长期来看,规模与投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,核心还是投资能力的增强。

国外其实几乎很少发新基金,爆款在国外并不常见。国外投资人可能更倾向买一些有5—10年业绩的老基金。

券商中国:您过往的从业经历都在顶尖的外资机构担任要职,从您自身的感受来看,国内外公募基金行业各自呈现出哪些特点?您觉得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在哪里领域可以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?

王大智:每一个市场都需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。面对当下的市场,以及不同的客户,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,我们就需要去做一部分的改变,当然,更重要的是 “适应”。虽然从市场发展的时间上来看,中国市场仅仅只有30年,但其实在很多方面,我觉得中国市场甚至比海外做的更超前、更创新,是外国机构需要学习且借鉴的。另外,由于中国市场规模足够大,未来前景足够广,即便是全球最大的外资巨头,进入到中国要做的更多是“了解”和“适应”这个市场,真正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去了解客户需要什么,长期来看才能被客户接受和认可,成为真正的赢家。

风险提示:上述资料并不构成投资建议,或发售或邀请认购任何证券、投资产品或服务。所刊资料均来自被认为可靠的信息来源,但仍请自行核实有关资料。投资涉及风险,不同资产类别有不同的风险特征,过去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表现。投资前请参阅销售文件所载详情,包括风险因素。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,今后可能发生改变。

browser-warning.png
system-warning.png